自庚寅年夏到乙未年冬这五年半的时间里,每个寒假暑假都是和学生在景德镇画青花瓷度过的。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很幸福。自己喜欢青花,便带着工作室的学生一起画青花,寒来暑往,经过五年来十个寒暑假的磨砺,慢慢的知道了什么是拉坯、利坯、压坯、注浆、分水、吹釉、满窑、烧窑、开窑、缩釉、落灰、吃烟、复火、抻口、釉上、釉中、釉下等等等等。越喜欢就越想去了解,越了解就越喜欢。
每次来景德镇大家都是认认真真,一丝不苟的。
去真如堂画青花喽。
古窑
三宝国际陶艺村看“水碓(dui)子”.特别原始的动力。

寿安镇南市街窑址考察。脚下每一片瓷片都是一千年前的。
做釉必需的“狼戟草”,以前只在《中国陶瓷史》上看见过名字,这次终于见到真实面目了。

诸仙洞

十二筋十二缺影青小碟,一个碟子能漂亮成什么样子?工匠们不断改进了上千年的造型、色彩。我们上素描课、色彩课不是也在说造型,说色彩吗?向传统艺术学习造型、色彩多好啊。

支柱烧,支钉,一摞五代时候烧坏的大碗。

南宋婴戏碗残片。如冰似玉,一千年前那是怎样的一双巧手握着薄薄的竹刀刻画自如啊?


宋代带底托的一个小杯子。看着宋代的这个杯子,我问自己也问学生;如果让我们来做一个杯子,再做一个底托,会比这个漂亮吗?估计不会!多么耐看的造型啊,小小的一套杯子,厚重的不得了。中央鼓起来,正好喝完茶扣在上面。埋在土里一千多年了,土沁的特别厉害,明明是湖田窑的,现在看起来却像哥窑的金丝铁线。

在景德镇见到的最接地气的一个店铺。景德镇是个好地方,有各种优秀的艺术家在这里创作,能见到各种实施出来的创意。每天泡在这样一个艺术环境中想不进步都难。

假期实习见过最搞笑的一个古董,清代的榨汁机,该给产品专业的学生看看,古人的生活也是很悠哉的啊。吃水果吃腻了,人家也会榨汁啊,没电,没有旋转的刀具,那就手工榨吧。